2021年8月投資展望
- 老孫
- Jul 20, 2021
- 5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2
執筆之時,隔晚美國股市道指下跌725點,納指亦錄得5連跌。由於擔心疫情捲土重來,紐約期油再次大幅下挫7%,跌穿70美元每桶。不論香港還是美國市場近日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動,要處變不驚便要記得:投資如觀浪,假如你希望預計出每一波海浪將到達沙灘上的哪一點,很難;如果你只想找出全日潮汐漲跌的時間,則容易得多。同樣地,海浪便如每日的市場噪音,一天接一天的升跌很難讓我們得知市場大勢;但當我們把握潮汐趨勢時,我們便能把握「水漲船高」的優勢,乘風破浪。因此,我們從上半年的市場噪音(加息憂慮、新冠肺炎死灰復燃、地緣政治緊張等)中,再次找出我們的投資潮汐——Mega Trend(超級趨勢)並把握其中的投資機遇。

超級趨勢一:以十年計的高通脹時代
不同國家正從疫情當中恢復過來,但它們的表現卻不一。中國目前已經渡過復甦爆發期,本年度的復甦責任將由歐美國家接力帶領。不過,不同國家的央行對各自市場的政策鬆緊不一。較小規模的央行已經表達更為鷹派的加息藍圖、中國則繼續減慢信貸增速以將政策正常化、美國則顯得更有耐心,希望待通脹/失業率/工資增長率有進一步的發展才行動、而絕大部分亞洲國家央行正為新一波的疫情侵襲而為當地經濟煩惱。
為何未來是一個高通脹年代?因為經濟「重啟」與傳統的經濟「復甦」有著天淵之別。目前,美國已經經歷了40年的通脹減速及利率下調,在國家債務高居不下的情況下,聯儲局正計劃讓通脹超出長期目標一段時間後才慢慢收緊貨幣政策。因此,我們將在中期看到債息上升但整體指標利率卻無大幅改變的情況。當通脹進一步上升而利率繼續保持低位,實際債息將為負數(名義利率減去通脹率)。甚至由於疫情的反覆出現,個別國家或行業更關注他們的供應鏈安全,尋求分散他們的供應來源地。此等作法可能令生產成本上升,加上近期航運票價大漲,令傳遞至消費者的加價壓力更大。
作為長期投資者,我們應避免選擇入市時機。通脹升溫時期對股票資產的表現有提振作用,尤其是對週期性行業而言更是如此(如:金融/銀行、工業、能源以及原材料板塊)。你可能會說,股市已經升穿去年高位,上望空間不大。但我們從歷史數據中發現,當通脹和增長同時發生,儘管指數層面的升幅較小,但如投資者透過主動型基金尋找合適的投資板塊,驚喜可能藏於細節之中。尤其是中國和日本股市今年上半年較為落後,下半年可能藉機突破。

超級趨勢二:中國正成為另一個資產類別
以往,中國一直是新興市場的其中一員。在剛過去的一個月,貝萊德(Blackrock)資產管理公司正式將中國市場從新興市場中分隔開,中國自此成為獨立的一個資產類別(Asset Class)。為什麼?因為中國對外資的持續開放,以及它優於全球的經濟復甦步伐都讓資產管理公司及其客戶無法忽略其優勢。而且,中國市場的表現與其他新興國家分別越來越大,因此分開而成為獨立的資產類別對投資者而言更能主動調整在中國的投資配置佔比。
中國在近一段時間正進行不同的政策調整,包括:持續將利率正常化,加強對手遊、教育、製藥、平台經濟行業及內房市場的監管。我們認為,儘管市場因以上行為而出現短暫波動,但這些政策同時展現中國對長期高質素經濟發展的決心。而且中國的企業利潤空間繼續高於環球平均,為改革/調整帶來充足的政策空間。在保持適當競爭環境的情況下,我們預期當地中小型私營企業更能發揮他們的企業家以及創新精神。事實上,私營企業正佔中國股市科創板達80%的份額,我們將能夠從中遇上更多的騰訊和阿里巴巴。
在此超級趨勢下,中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我們預期當中的輕工業板塊:如科技、製藥和非消費消費品等行業將長期受惠於此趨勢(成本將變得更低)。反之,需要密集勞動力的行業,如零售、休閒服務等行業的利潤率將受當地工資進一步上升而受到負面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本土經濟幾乎不受中美關係緊張所影響。目前美國開徵的關稅絕大部分最終由消費者支付(亦即美國人本身)。中國去年佔美國整體進口額達破紀錄的22%,而中國佔全球的出口額亦達到近15%的高位。時至今天,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從疫情中完全復甦,但服務業卻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我們預期,中國將在2021下半年保持適當的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將有更多的監管制度變化以符合未來的市場需要,最終為優質的私人企業提供良好的培育及發展環境。
超級趨勢三:淨零碳排放的目標 及 The "3Ds"
世界各國均訂出淨零碳排放的目標,絕大部份國家(包括:英美等124個國家)都將淨零碳排放目標訂於2050年。如此的目標對資金的需求甚鉅,包括所需要的(國家層面的)基礎建設投資,私營企業創新的大量投資等。一些人更將此一趨勢以3Ds來形容,包括:減碳(Decarbonisation)、去中心化(Decentralisation)及數位化(Digitalisation)。

儘管此階段不同國家對如何削減碳排放仍然存在分歧,甚至一些國家未有設定執行方案,但某些投資語調卻是非常明確的,例如,屬大眾商品類別的銅(電動車及其充電站)和鋰(電池)將在交通工具改為電力驅動後成為必須品。然而,我們必須清楚目前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的究竟是短期因素(經濟重啟所導致)還是長期因素(新能源發展所需)。
我們一直長期持有的可持續能源基金以及醫療護理基金均屬於此超級趨勢的一員。其中,可持續能源基金正把握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機遇。基金的持倉包含從太陽能板和風車扇葉的生產商,甚至終端輸電的電網,多年來表現優異,「電動化」(Electrify)趨勢所來帶的投資價值是無法量度的。而醫療護理基金所把握的趨勢則更加明顯,在電腦技術更強大的未來,醫學技術將變得更數位化。相關範疇如藥物研究、臨床診斷以及微創手術等均將受惠下一波的電腦革命。
總結
據《貝萊德People & Money 2020研究》所指出,在低息高通脹的年代,多達78%人已經開始為退休進行打算。而要正確的為退休進行規劃和投資,必須秉持超長期以及廣闊的全球投資視野。畢竟,我們一生中可能只能盡力把握其中的一次的超級趨勢。而僅僅因為這一次的把握,便足以讓我們的長期回報領先眾人。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