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投資展望
- 老孫
- Jun 20, 2021
- 5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2
不論是本月的市場消息還是剛公佈的環球經濟數據,大致上都沒對我們目前的投資組合分佈安排構成實則影響。
首先,由於美國和中國經濟復甦速度較預期快,世界銀行將2021年全球增長預測由4.1%上調至5.6%,達到八十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第二,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最新數字跌至疫情流行以來最低。但同時間五月份新增職位只有55.9萬份,低過預期。反映企業在填補職位空缺方面仍然存在困難。在疫苗接種率持續提升的前提下,民眾逐漸恢復接受室內經濟活動的趨勢不變。因此,我們對下半年的經濟預期依然審慎樂觀,尤其成熟經濟體一般有較高的疫苗接種率,其復甦速度和進度應更有跡可循;第三,中國五月份生產者指數比去年高出9%,創零八年金融海嘯後新高,市場對中國將向全世界「輸出」通脹的擔憂繼續發酵。關於通脹,我們一如既往的認為威脅較大程度受短期因素所影響,亦即短期需求暴增所導致的供應鏈超負荷與價格飆升,類似因素在下半年應得以大幅紓緩。因此,以上數據符合我們先前對經濟趨勢的預期,並無調整投資組合的需要。
然而,自the HAIDER編制第一份每月市場展望開始,已經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期間,我們與客戶安然渡過市場對疫情嚴重恐懼的冰封期,亦見證著市場情緒逐漸轉變為預期經濟復甦的過程。市場展望讓參與每月投資計劃的客戶能夠獲得最新市場資訊,以及參考我們對未來投資組合安排的意見,從而主動因應環球市場狀況調整投資組合,讓客戶放心地在投資路上獲得長期回報。此時此刻,我們希望再次與客戶溫故知新,借鑑J.P.摩根資產管理的調查數據,再一次讓我們了解到目前投資計劃的優勢,以及保持投資紀律對獲得長期投資正回報的重要性。我們期待成功將客戶資產增值,讓金錢達到您們的人生目標!
為長壽而投資

得益於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醫療系統的進步,亞洲人口壽命預期得以大幅提升。除人口老化等社會議題,擁有更健康的人生意味著所需退休生活開支大幅上升。加上銀行儲蓄長期零息,現代人的退休資產缺口將變得更大。因此,投資從奢侈品(可做)變成必須品(必做),而要享受複息增長的倍大優勢,必須儘早行動。上圖顯示三個情況:第一,投資者從25歲起每年儲蓄$2萬,只持有現金,直至65歲(綠色線);第二,投資者在25歲起每年投資$2萬,以每年5%的複息回報滾存資金(藍色線);第三,投資者在35歲時才開始投資,即使獲得同樣的年回報,但所滾存的資金卻與更早執行的人差天共地(橙色線)。
現金不是永遠為王

遠在20-30年前,當現金存款仍然有可觀回報時,投資者習慣認為持有現金是最安全的,所謂「現金為王」。時至今天,當市場環境波動時,如投資者仍然因為害怕便從股票市場中全數套現並持有現金,將嚴重影響長期回報。原來,即使股市大幅波動不利於投資,債券市場仍能提供具吸引力的回報(起碼相對於現金而言如是)。儘管當利率上行時,持有債券可能需承擔其他風險,但無可否認地,債券能夠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以及提供穩定的投資收益。
參考上方右圖,在過去的三次股票市場崩盤(包括2000年科網股爆破、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債券仍然可以提供超越股票和現金的投資回報。
你的入市時機

當然,你希望能夠「低買高賣」並從中賺取差價,但數據事實告訴我們,整體散戶投資者的買賣行為結果碰巧相反。上圖整合1995年至2020的股市資金流,發現投資者不是在最高位才衝進市場,便是在最低點才趕著離場。更多的研究發現,一般投資者(甚至專業投資者亦是)經常受近期新聞或個人情緒所影響,導致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過分樂觀或悲觀的個人情緒,將導致投資者過早或過遲作出進場或離場決定,影響長期回報。

要長期獲利,其實不是難事。儘管市場可能在一天、一星期、一個月甚至一年為你帶來虧損,但如果以更長時間進行統計,你將很大機會恢復獲利。上圖說明如果以1年為限,股票的回報十分波動(+47%至-39%),但如果持有一個股債各半的投資組合達5年以上,過去70年均沒有虧損紀錄。
當然,投資者在投資前仍然需要諮詢你的the HAIDER家庭財務教練,以了解自己在何時需要動用投資資金。如:你的狀況是否適合進行長期投資計劃?所執行的計劃可以承受何種程度的風險?你是否在短期內有大額資金需要?
波動是常態

客戶經常會問:「咁究竟有冇風險呢?」,有,絕對有。但一般人缺乏對市場的長期波動概念,以致過份放大害怕和恐懼的情緒。其實,從數據中我們亦可找到具說服力的觀點。
沒錯,在漫長的投資路上,我們預期將遇到市場大幅下跌的情況。市場有其週期性特徵,雖然長期趨勢向上,但大幅上升和下跌的極端情況無可避免。然而,即使面對不利因素或市場情緒,我們仍然值得繼續堅守投資紀律。因為,上圖統計了過去十一次市場崩盤,而熊市(跌市)的持續長度比牛市(升市)要短暫得多,加上市場長期向上的特徵,即使你在熊市中蒙受損失,只要留在市場最終亦將持續獲利(最近期的例子莫過於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所導致的市場崩盤,市場在一個月後便已恢復)。既然一生中總會遇上幾個熊市,何妨轉變態度接受每一次的熊市都是「掃平貨」的好時機呢?所以,要記得,熊市來臨並不意味著要賣出所有投資。
唔好將所有蛋放係同一個籃

上圖整合了過去10年不同資產類別的逐年回報以及平均每年回報。儘管過去十年市場發生的重大事件不計其數,其中便包括多次天災、地緣政治、國家級別的債務危機和疫情等所導致的市場崩盤情況,在所有以上的情況下,現金都是表現最差的資產。展望未來10年,「黑天鵝」事件的出現頻率可能進一步上升,投資者應該未雨綢繆,以應對可能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
作為例子,數據顯示如投資者持有一個妥善分散的投資組合(含股票和債券),在過去十年可以平均獲每年6.4%回報,而波動率比單純的股票組合要低得多。分散投資並非意味必然獲利,但分散投資可以將組合整體價格波動性減低,在較為平坦的道路上到達終點。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