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1年6月投資展望

  • Writer: 老孫
    老孫
  • May 20, 2021
  • 4 min read

Updated: Jul 27, 2022

本月經濟數據重點包括: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達到超預期的56.3。同樣超預期的數據包括中國4月份出口額,數字比去年同期增長達32.3%(3月份為30.6%),表示中國經濟正強勁復甦。環球市況方面,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揚,WTI原油期貨升至$65美元一桶而黃金亦同時上升至$1870美元的水平。近期市場特別關注美國通脹發展,尤其該地區剛公佈的通脹數據達4.2%,是2008年後的最高水平。儘管以上數據受去年同期的低基數影響,但亦繼續證明各地區的經濟活動正因防疫/抗疫措施的放寬而加快重啟。


加息預期對亞洲市場的影響


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亞洲佔比不輕,客戶一般都較關注該區狀況。首先,我們認為這一波的通脹壓力是經濟忽然重啟時短暫的「供不應求」所導致的,當瓶頸效應消除後,我們預期通脹將回落到疫情前水平。

而亞洲整體基本面與之前的分析沒有太大的改變,包括:亞洲國債整體孳息率仍較高(中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3.1%;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1.6%)、整體經濟復蘇步伐較快、後疫情年代仍然為增長率最高的地區。以上基本面讓亞洲地區的政策當局有較大空間進行政策調整,以面對萬一出現的經濟過熱情況。即使歷史數據顯示「經濟增速強勁並不等於投資回報較高」,但在目前其他市場估值較高的情況下,具實質經濟增長地區應能彰顯其企業的投資價值。一般而言,加息週期對股票等資產有負面影響。但我們注意到如果加息行動發生在亞洲經濟具充足增長力度時,該地區的表現仍然較好。


中東以巴衝突對特定板塊的影響

以色列與巴納斯坦的連日衝突已經造成超過200人死傷,而加沙地帶的衝突更透露著中美角力的微妙關係。美國總統拜登在上任時表明希望集中火力應對中國崛起,希望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贏得21世紀」,而非繼續與中國拉鋸(上任後宣布從阿富汗撤軍的時間表,以及重返亞太戰略)。然而,突然膠著的以巴衝突,讓美國可能必須分身處理該地區事務,從而攤分與中國抗衡的專注力量。以巴衝突的處理不善,更可能牽扯更多該地區國家以致到世界強權。目前,衝突加劇已令油價攀升,從側面加大了世界範圍的通脹壓力,最終可能導致美國需要提早步入加息週期的市場憂慮成為現實。


中美在潛在高通脹環境的合作與對抗


由於大宗商品價格在近期大幅上揚(尤其是木材和銅),數據正顯示價格的升幅正通過供應鏈向最終消費者傳遞。甚至乎美國一些建築商由於木材價格升幅過急,寧願押後項目避免超支。越來越多的美國決策層面官員「衝口而出」他們對當地通脹不受控制的憂慮,更提出一些「另類」方案作為控制通脹的適當工具。

其中,一些人表示可嘗試透過降低甚至消除與中國的貿易關稅達致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目的,希望在必要時壓低通脹升幅。因此,中美此時此刻正互相試探會面的可能性,可能藉所謂「貿易戰」的會面達到以上目標,降低美國經濟「未復蘇先過熱」的風險。


印度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潛在影響


過去一星期,全球新冠肺炎死亡個案中,每4人便有1人來自印度。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疫情失控對世界經濟影響可謂舉足輕重。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原先預測印度是本年度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然而,印度首季因疫情的迅速擴散,經濟表現不增反降最終收縮1.5%。同時,印度是疫苗主要出口國(該國負責出口最多的阿斯利康疫苗),其疫苗更出口到歐洲及英國等地。印度的疫情失控正影響世界的疫苗供應,最新消息指他們將完全終止疫苗出口至10月。代表疫苗注射計劃可能減慢,從而降低世界經濟重啟速度。

《投資展望》


綜上所述,我們仍然選擇保持剛調整過的組合決定(加大亞洲部份以及美國傳統型股票的投入)。儘管我們繼續看好亞洲地區的反彈優勢,但市場近期的強勁反彈應已吿一段落。市場資訊開始步入混沌期,雜音顯著增多,為我們希望持續替客戶賺取正回報的工作帶來挑戰。即便如此,亞洲繼續是環球經濟增長最穩健且潛在升幅最大的地區。經濟復蘇是進行式的,但不同地區或板塊的步伐差距將再進一步擴大。因此,沿途選擇合適的投資地區或板塊將成為投資表現成敗的分水嶺。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我們認為美國通脹主要由短暫成因造成,美國的流動性氾濫所帶來的長期通脹風險卻不能視而不見。對付通脹的最佳辦法必然是進行投資,畢竟在未來的時代,投資必然具風險,但不投資的風險可能更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entarios


Los comentarios se han desactivado.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