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2年6月投資展望

  • Writer: 老孫
    老孫
  • May 20, 2022
  • 6 min read

Updated: Oct 22, 2022

2022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在這段時間裡,市場變得越來越難預測。甚至乎,一些大型投資機構開始呼籲投資者要預期市場將出現一些不能預期的事。在 the HAIDER 的角度,我們的部署正逐漸獲得效果。例如,港股從人人喊打,到現在預測市盈率回升,代表市場正逐步回暖。另一邊廂,美股的預測市盈率正在下跌,除了意味著企業盈利增長放緩之外,更反映股價由極端高位下跌調整的過程。種種趨勢都提醒我們,持續留在市場的優勢。如果你在此刻被恐懼佔領了,你便真的輸了。


撇除全城搶購的演唱會門票,我們在本月收到最多的查詢必然是關於投資時機的疑問。坦白說,這些疑問不論市況,天天出現。但在恐懼心理肆虐,新聞變幻無常的今天,大家都希望知道 the HAIDER 的投資方針有沒有變更,而客戶的投資組合又是否需要作出改變。簡而言之,我們仍然堅持一貫的投資方針,並且看不到有需要調整長期部署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了解為什麼?

宏觀一點看,關於美國市場,本月消息可謂好壞參半。當地通脹開始有見頂回落的跡象,但通脹自目前水平回落仍然需要一段時間。而且,由於美國加息步伐急進令美元急升,其他貨幣變相下跌,尤其一些發展中國家正蒙受美元升值所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因此,當美國希望解決自身的通脹問題時,正將問題輸往全世界。第二,俄烏戰事仍然未有平息跡象,甚至雙方陣形都為可能的持久戰作準備。戰事間接影響得最深的能源供應,由於主要產油國都不想與俄羅斯決裂,他們大部分都不希望大幅增加產油量,為通脹的升溫添煩添亂。對美國自身來說,通脹的影響已經開始浮現。儘管美國的銷售數據強勁,但當中一部份的銷售額上升只不過是由於價格上升所導致的。撇除通脹的「水分」,美國零售銷售數據實際已經降溫不少,甚至有輕微下跌的跡象。

除銷售數據外,美國就業數據都有降溫跡象。目前,美國薪金增長勢頭強勁,配合當前的銷售數據,彷彿美國經濟一時無兩。事實上,美國目前的就業市場正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供需失衡。細心留意即可發現,美國的勞動力需求其實與疫情前相比並無太大不同,分別在於勞動力的供應大幅下滑。一部份人仍然因為疫情而選擇延後就業,這部份人正是令美國就業數字表面強勁,甚至帶動工資上升的真正原因。


不過,延後就業不等於不就業。當這部份(約250萬人)勞動力在疫情更穩定時重投就業市場,工資上升的壓力將被釋放。我們預期,屆時的工資增長率將由目前的5-6%下降至4-4.5%。投資銀行高盛則認為,如此的增長水平便能符合聯儲局的長期通脹目標(每年增長2-2.5%)。


從零售銷售和就業數據,可以看出聯儲局所面對的困局。在目前通脹有失控風險的情況下,聯儲局既需要令經濟降溫,又不能令經濟硬著陸。操作的藝術在於,如何令一些企業的發展計劃減慢,刪除一部份的新增職位減輕「高薪挖角」風氣,卻又避免公司因此裁員,最終讓經濟增速回落至2%以下,但又成功避免經濟收縮。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正在美國上演。慶幸的是,美國人的現金水平仍位處高位,即使薪金增長放慢,在家庭層面仍然無需大幅刪減開支。我們預期,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比想像中更短命,加息週期比原先預期的短,而投資者可以把握這一段短暫的波動調整期買入美國股票等優質資產。

另外,值得留意新能源產業的下一階段投資機遇。在世界能源供應風險增加,及達致環保目標的前提下,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前景再下一城。以往,各國在新能源的投資可能集中在硬件上。今後,大家對新能源的要求可能更包括安全、可靠和容易取得。因此,新能源產業投資已經不限於太陽能板以及風車扇葉,相關產業鏈包括:基礎建設、能源網絡安全、銅/鋁製造商、半導體企業、硬/軟件的創新、能源儲存(電池)的規模化效益等都變得必須和急切。所以,為對應上述目標研究指出未來10年每年新能源產業所需的投資額達6萬億美元(2016年-2020的總投資額只有3.2萬億美元),市場整體投資前景比以往更大以及更貼近現實。因此,未來的ESG投資將不限於所謂的「綠色基金」,相關的優質企業將遍佈不同市場和板塊。


中國方面,此階段的封控措施實際上已經將一整個美國的人口禁足長達數星期,對本地及環球經濟的影響逐一浮現。不同研究都將封控措施歸咎於,內地政府不願意批准更有效的mRNA疫苗在本土使用,以及內地長者疫苗接種率偏低(尤其以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作前車,內地只能選擇封城等強硬的隔離措施)。在中國,長者疫苗接種率只有20%,相比起其他地區實在太低(日本88%、法國80%、台灣72%、美國70%)。如此嚴厲的隔離措施勢必令內地經濟增長勢頭放緩。不過,如此的走勢令市場更憧憬中國將在秋季的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公佈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措施。總理李克強亦在較早前表示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一些人擔心外圍通脹將限制中國的政策調整空間,我們認為,通脹並非內地當局目前最在意的議題。內地今年首季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只有1.1%。儘管能源價格的上升幅度甚鉅,但能源開支部分佔內地物價指數不多。封控措施讓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漲,但同上,未達影響內地進一步放寬金融政策的地步。

政策的放寬將遍及多個行業,我們相信,其中將包括中國經濟火車頭之一的房地產業。該行業在一輪政策打擊後持續發生債務違約事件,但政策已逐步放鬆。我們預期,今年下半年房地產行業將迎來更多政策上的拆牆鬆綁,其中包括全面降低房貸利率及首付比例限制、在各城市放寬購房限制、為財政良好的發展商提供再融資渠道、指導在岸銀行不要撤回信貸資金、以及鼓勵相關企業發行新債券,地產行業整體有望逐步復甦。


事實上,儘管內地房地產行業過去的波動令債價下跌,卻並未有令該類債券的投資價值產生不可逆的變化。該類別債券擁有比同類債券存續期更短,而孳息率更佳的優勢。即使是亞洲投資級別債券,存續期亦比美國同類債券短3年並提供更佳的利息回報。存續期較短讓債券持有人減低利率上升對債價下跌的影響。對長期投資組合而言,過去10年,亞洲高收益債券與利率走勢的相關性只有0.0003。由此可見,在利率上升的過程中持有亞洲高收益債券有利分散利率風險。


總括而言,在下半年的時間我們要做好不能預期任何事理性發展的心理準備。不過,市場越是情緒化,我們就越是要理智。在漫長的投資歲月裡,一些客戶只不過在早期階段(首5年),我們透過平均成本法的操作,原本便是為如此的市況而設計。畢竟,在30年後回望,我們的投資成果很可能就是靠這段時間的投資紀律來建立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entários


Os comentários foram desativad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