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昨天的巨人 今天的懼人
- 老孫
- Nov 13, 2020
- 4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2
人類社會的走勢隨自然定律而行,即使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亦如是。近半世紀以來,美國成全球霸主,利用其經濟及軍事實力,加上全球化趨勢,影響力在全球範圍內散播。可惜,花無百日紅,風水輪流轉,美國國力在自身的社會問題拖累下日漸褪色。事情就像美國成為霸主之前,在同等地位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一樣。
就如生老病死,國家的興盛衰敗亦會不停變化。在國民的心理層面,很難接受「The Great America」一夜之間變成「The America」。所謂「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化」,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美國的半導體技術受到日本「東芝」的強烈競爭所影響,美國便藉東芝「幫助蘇聯」製作降低潛艇噪音機械的車床為由,全面制裁東芝。之後,雙方達成的協議讓東芝在與美國共同開發戰鬥機時讓美國得到所有技術。到千禧年代,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擊敗美國波音公司獲得沙特航空的訂單,美國便以雙方行賄受賄的錄音要脅空中巴士,最後波音公司獲得60億美元的訂單。更著名的一役非法國阿爾斯通(Alstom)事件莫屬,世界上每四個燈泡就有一個燈泡的電力來自於該公司的技術。阿爾斯通的「燃氣輪機」不僅是天然氣發電廠的核心設備,更是航空母鑑的動力心臟。阿爾斯通的直接競爭對手是通用電氣,雙方經常在不同國家直接競爭訂單。而阿爾斯通在2013年贏得價值40億美元的訂單後,美國再次因貪污行為逮捕阿爾斯通高層。事件在法國願意將企業的核心業務部門賣給通用電氣而得到解決。

美國的行為手段惡名昭彰,早已不是新鮮事。對自身合作夥伴或盟國的手段也已如此野蠻,更枉論對政治體制和社會文化完全不同的競爭對手 — 中國。由華為事件作開端、到字節跳動被強制將TikTok賣盤等,繼續延續美國一貫做法。加上特朗普政府「唯票是求」的精神,可見美國的政策將繼續與「美國第一」這種冷戰思維結下不解之緣。
不幸的是,現時不單是中美兩國之爭。其他國家在全球人口老化下,社會進步不前,人口流動率低,民粹主義抬頭,反政府示威不斷。近期事件包括:白俄羅斯選舉風波、美俄互相在北極一帶展現軍事力量、中國在台灣海峽一帶不停進行軍事演習等,都很可能導致區域戰爭發生,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
在美國國力日趨低落的背景下,世界開始群龍無首。加上新冠肺炎的衝擊,傳統西方經濟體所需的復原時間很可能長達5–10年。在時代巨輪之下,一般投資者最重要是做好資產組合的風險管理。我們一直奉勸投資者千萬別背投資市場而去,因為歷史告訴我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資金都將繼續追趕優質的資產,只要選擇的資產決定正確,在波動市況中還是能夠達到可觀的回報。

當美國國力步入衰敗期,乘機而上的很可能便是中國。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環境將由重度依靠工業、基建等等慢慢轉變成依靠內部需求、中產的消費、輕工業等等類似以往西方成熟經濟體的發展過程。
最新的數據表明,中國的中小企業正雇用87%的勞動人口。可以預期,部份中小企將在本次轉型的過程中壯大,中國將產生更多消費性企業。包括內部消費品企業(如蒙牛),科技企業(如騰訊)。我們並不過份擔憂美國對於中國企業的打壓。在歷史層面而言,美國當年最高速發展的時間,便是實行「光榮孤立」的內需爆發期,當時的美國甚至只有少數人口。
今天,中國內部市場已有14億人口,可以說中國企業在自家市場能夠面對的客戶群甚至比某些國際企業更廣。在自主研發更多高科技專利產品下,中國將成功打破美國的圍堵,並且將自身的製造業提升至產業鏈最高端的層次。所以每次遭遇市場藉故的波動走勢,事實上也是購入優質企業資產的時機。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