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國在疫情後還能重返高峰嗎?

  • Writer: 老孫
    老孫
  • Jul 24, 2020
  • 5 min read

Updated: Jul 28, 2022

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爆發新冠肺炎的國家,也同時是第一個嘗試恢復經濟活動而未觸發第二波感染的地區。研究中國的後疫情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我們希望借中國復甦之鏡,看到世界在疫後發展的樣子。在研究當中,讓我們提早整理長期投資組合。

中國在疫情發展之初便已厲行封城、隔離等限制措施。但經濟停擺意味著必然的經濟收縮。2020年中國第一季GDP表現為-6.8%,有史以來的負增長!同時,中國央行因應經濟規模的驟減/停,防止資金流動性枯竭,迅速把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至自2009年後的新低。除此之外,政府亦加大支出,希望提振像按了「暫停」鍵的經濟活動。


中國央行的政策空間

當疫情的發展跨越國境蔓延全球時,各地央行及政府都大亂陣腳。我們能夠從央行/政府的動作幅度看出他們對自身經濟體是否有信心。上圖為各國在疫情期間的財政行動規模,可以看到,中國比起其他地區,並沒有推出過多的財政支持。考慮到中國經濟規模的龐大,其支持措施甚至比南韓更小。在另一邊廂,由於美國持續減息,其10年期國債孳息率跌至0.65%,而同期的中國國債孳息率為2.93%,兩國國債的息差是自2012年以來最大。


中國疫後經濟去向


我們在過去幾篇文章中有關於環球疫後經濟去向的研究。主要仍是發現不論資產界別(股市、債市等),中國資產都擁有良好的風險回報預期。在疫情之前,中美貿易摩擦鬧得如火如荼,輿論預期一部分企業將生產基地逐步遷離中國,以避免殃及池魚。但據美國在中國的商會一次在2020年3月的調查顯示,超過70%企業會員表示目前還沒有計劃將生產和供應鏈業務遷出中國。然而,一些企業在尋找中國以外的合作夥伴後,得出「中國+1」的營運策略,即在新增合作夥伴對沖政治風險後,仍然保留中國在業務中的地位。


該商會的會長Alan Beebe更表示:「與某種說法不同,基於中國的數據表明,我們大多數會員不會很快打包走人離開中國。在經歷數月封鎖後,中國似乎走在了全球經濟復甦的前列,許多公司最初選擇中國的理由至今依然成立。」上述跡象表明,外資企業在中國經營的生產和供應鏈業務,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選址。因為其他國家可能在技術工人、基礎設施和原材料方面無法滿足企業需求。更重要的是,中國現時除了擔當世界工廠的角色外,還是世界上唯一處於疫後復甦中的單一最大消費市場。

中國行業趨勢變化


在宏觀大局不變下,各行業發展在中國將出現微妙變化。例如,疫情暴露出世界各地的製藥或醫療用品的生產都過度依賴中國,尤其是一些重要醫療物資,如口罩及呼吸機等。研究顯示,全球生產抗生素所須的活性藥物成份達80-90%都來自中國工廠。疫情過後,我們將看到某程度上的醫藥業「去全球化」,而變化的強度和深度仍有待觀察。


然而,在科技及其他相關行業上,中國將迎來更輝煌的未來。首先,疫情帶來的社交距離措施,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受到限制。因此,更有助於長距離溝通科技的茁壯成長。中國是目前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關於溝通的需求亦是全球最高的。長遠而言,疫情為科技企業帶來了前所未見的機會,同時民眾也更容易接受新的日常社交/生活習慣。當然,這些機會也並不只在中國發生,但觀乎中國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科研成本上的優勢,甚至每年在相關科目畢業的新增研究員數量,中國都在世界前列。


在「中國製造2025」的推動下,中國近5年的專利申請增長超過一倍,反觀美國則減少了7%。事實上,中國已經在2019年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上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專利申請數量某程度反映國內的科研成果,亦直接預示中國未來在創新路上進一步發展的本錢。


另外,為達到更遠及更穩的經濟增長,中國一直在內需佔GDP結構上做出努力。歷史上,每逢國家經歷了務農、工業化、國家基礎建設等急速基礎發展後,隨之而來的便是消費/服務業的開花期。美國在上世紀嬰兒潮年代以來,便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上述的不同階段,此刻的美國便在消費/服務業發展的頂端。中國經過數十年的「脫貧」過程,在農村城市化、城市都會化的變遷以後,我們將看到接下來的30年屬於消費/服務業的開花結果。疫情的過去,為政府推出更寬鬆的刺激消費政策提供絕佳的時機和機會。

中國長遠經濟指標


疫情到目前為止,對於中國而言更像一場天災。經濟活動在天災過後便將快速恢復正常,各項經濟指標也正在反映這一事實。儘管房地產、消費及失業率等數據,現時仍然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近月數據顯示重啟經濟活動後中國已快速恢復正常。以中國GDP而言,第二季數據已恢復正增長,我們預計中國GDP在2020年尾返回疫情前的軌道。


我們同時認為,當歐美等傳統經濟強國深陷政治爭抝,又同時面對勞動人口迅速老化所導致的生產力下降問題,以及在其他經濟結構性問題越演越烈的情況下,此消彼長,中國比起疫情前甚至擔當更重要的世界經濟火車頭角色。這一情況在東亞地區尤其突出,中國無論在經濟等軟實力方面將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但在這一過渡時期,傳統經濟體的既得利益及影響力將被持續侵蝕或減少,容易造成國與國之間的不信任和心理不平衡,導致未來環球經濟版圖蒙受更大的不確定性。


在人類歷史中,不少戰爭將在類似的情況下展開。但一個和平穩定的經濟氣氛,不單止符合中國發展利益,而且更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我們相信,中國未來在積極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同時,仍然將極力保持世界和平。並希望在過渡時期與各國和平共處,在強大自身發展下,登上高峰。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