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保險內的非保證回報有幾成真?
- 老孫
- Jun 4, 2021
- 3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2
投資過儲蓄保險的你會知道,計劃書內出現多個回報。一般會是一個較低的保證回報,以及按不同情境推算的非保證回報。非保證回報當中亦有不同分類,例如:累積週年紅利、累積週年紅利的利息、以及特別紅利等。在較早期的儲蓄保險中,坊間容易對不同回報產生混淆,加上保險業早期的監管疏漏,導致大眾對於儲蓄保險的信心不足。
正因如此,保險業監管局(俗稱保監局)自2017年起,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每年公佈過往的紅利實現率。儘管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但大眾仍可根據過往實現率判斷保險公司的回報假設是否屬實。如一些保險公司的紅利實現率長期低於100%或經常大幅波動,證明保險公司的假設可能過於進取。事實上,自從這一次的修訂後,絕大部分保險公司都保持甚至高於100%的紅利實現率。

尋根究底,我們必須了解保險公司能夠提供紅利的原因。首先,保險公司每成立一個產品前,都會成立一個資金池,亦等於一個紅利儲備。在收到投資者繳交的保費後,扣除手續費將成為保險公司的投資本金。過去的儲蓄保險資金池主要進行債券類投資,佔整體達80%。債券投資雖然穩定,但特別容易受利率變化所影響。而一些新型儲蓄保險產品,為適應長期的低息環境及提高長期回報,保險公司便提高股權類別投資。在風險及長期回報上有更佳的平衡,令長期回報較佳及穩定。
話雖如此,保險公司仍然較重視長期的利息收益,如債息、股息,多於短期的資本增值。所以,保險公司便能夠在產品推出時作出一個保證回報。而其他所謂的非保證回報,便分為悲觀、中性和樂觀三類情境在計劃書上顯示。那些因素可以包括:經濟表現的好壞,利息的長期走勢等等。即使是非保證部份也經過專業精算,根據往績及數據去推算未來的情況。
另外,保單內的非保證回報:累積週年紅利,通常可以讓客戶隨時提取(英式復歸紅利保單除外)。如投資者將此部份暫存於保單內,保險公司會派發額外的利息,一般高於銀行存息。
一個我經常遇到的問題:「在市況不佳時是否應投資儲蓄保險呢?」坦白說,在投資或進行任何資產管理行動時,永遠都不只一種工具。一個穩健的財富管理方案該從個人的長期目標出發,並在不同市況中配合不同工具。不過,不論任何人,將部份資產投資於平穩增長的工具也不是一件壞事,誰知道市況什麼時候會逆轉?而你又是否能夠面對自己的全部資金,在市況逆轉/下跌一半時仍然面不改容?在市場下跌期間,實體經濟一般也在走下波,你的收入很可能減少,儲蓄保險在這些時間能夠替你修補資金損失的幅度,令你的資金水平儘早復原。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