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物業投資仍然是必勝皇道嗎?

  • Writer: 老孫
    老孫
  • May 22, 2020
  • 5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2

在亞洲 — 尤其是大中華地區,傳統上,民眾一直覺得置業是每個人的「必然理想」。但在一些中國一線城市(如香港、深圳、上海等),房價近十年以來飆升,令上班族只能把置業歸為「夢想」。而且,現時新盤管理費甚貴,甚至年年加價,幾經辛苦購入物業後,仍然要被發展商長期吸血,你願意嗎?究竟所謂的「上車一族」是夢想成真還是惡夢開始,真的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


以今天的市場形勢而言,買入物業自住某程度仍然無可口非。但作為投資工具,它的持貨成本實在過高,加上政府不同「辣招」,投資風險甚高。那麼,如今天選擇不置業,或者手上已有物業,手上仍然有閒置多餘資金,希望找到類似物業投資的工具,有沒有其他選擇呢?當然有。


我們嘗試自行開發「類置業」的投資效果,希望能夠在可見將來達到客戶各自的理財目標。除入場門檻更低外,更能發揮超越置業的一些好處(包括按揭還息不還本、更高的複利效應、保證保本等)。以下,我們將比較傳統置業和新世代投資方式的好與壞。


首先,我們應從了解置業實際成本開始。香港現時推出了不同的按揭服務,尤其是特別為首次置業人士而設的,房價在港幣600萬元以下的單位能夠提供九成按揭。以下是透過按揭保險計劃承造按揭的例子:

假設一)首置物業


從以上例子能看到,如你希望購入物業就需比月租物業每月多付港幣$8,987 (每月按揭供款減去每月租金:HK$20,987 – HK$12,000),每年則需多付港幣$107,844。假設此差額不變,完成30年按揭期後,購入物業讓你的開支多出港幣$3,235,320,實在驚人!雖然說,你多付的錢最終投進屬於自己的物業,好像也沒有虧掉。但別忘了,在1990年代或更早時,因為房價較低,按揭供款甚至比每月租金更低,長期負擔明顯較低。


假設二)置業為投資目的


第一,香港每年租金回報約2-2.5%(上述例子為2.4%)。作為投資者,你非常希望物業能無間斷租出,但舊租約與新租約之間肯定有一段真空期。另外,相信各位業主也遇過各種各樣的租客,在租約期滿後要花上一筆大錢修整物業才能繼續出租。而在整個投資期中,物業逐漸老化也只會為你帶來更多的維修費用。而租金回報還未扣除以上的額外成本及物業地租、差餉、管理費等固定費用。現時,在香港新建的一般屋苑(非豪宅),管理費基本在每呎港幣4元以上,豪宅更高達每呎港幣14元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侵吞了投資者的收租回報。更甚者,管理費並不是長期定額,更是年年加價,按港幣600萬元購入一個大概400呎的單位,每月需付出港幣1,600元的管理費:佔租金回報13%,佔每月按揭供款亦超過7%!

可能你會說:「置業是希望享受長期的樓價升值。」雖然實際成本高昂,但樓價升值應能對沖以上問題吧?


是的,如果物業價值在30年後最少相等於約港幣$755萬元(即全期按揭供款,未包括任何其他雜費/管理費等)或許你便值得在現時付出購入物業。而需要達到這個回本價值,單位所需的價值升幅25%,其實並不高,但你所面臨的風險比很多人想像中還要大得多。包括:置業的位置、未來該區的發展、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世界經濟循環等等,多數是你完全不能控制的層面,而這幅度的回報只能達到表面上的回本,是否足夠就因人而異了。


讓我們繼續做進一步的計算:如果你最終並沒有選擇置業,而先承租別人的物業,繼而把每年多出來的金額(按揭供款減物業每月租金:HK$20,987–HK$12,000x12個月=HK$107,844)投進一個有穩定4-5%年回報的儲蓄工具上。供款期同樣以30年為限,總供款額相等於港幣$3,235,320。


30年後,儲蓄工具顯示的未來價值將等於約港幣$728萬元,與你直接投資在物業的預期回報可能差不遠,而且無需扣除任何額外費用!當然,4-5%的回報只不過是在一個保本儲蓄計劃下達到的表現。如果與置業一樣,透過簡單融資,放大本金投進一個穩定回報並同時具有保本功能的儲蓄帳戶,將可達到8%以上的回報,完全拋離上述收益。

請別誤會,我們並不反對置業,但計劃置業的人士/投資者必須明白其中的「真實成本」。我們每付出的一元都損失了投資在其他投資標的的機會。現實的情況是:年輕人普遍首期不多,所需按揭成數偏高,很大機會便墮入上述的「置業陷阱」。


我們都很努力地工作、儲蓄,然後把自己的黃金30年青春和收入全部投進物業中,內心視自己為高人一等的「有房階層」。墮入「置業陷阱」後,就因為需要顧慮到按揭供款,在整段人生黃金期中,誰知道我們放棄了多少個投資、創業的大好機會呢?其實,假如一些地方的物業售價不高,你所需支付的首期款項較低,甚至物業按揭每月供款比月租更便宜的話,置業其實是非常棒的想法(世界上很多地方還有這種機會喔!)。


對於職場新鮮人而言,在你的首期款項不多時,還是有原因能令您願意再存些錢,把握時機購入更優質的物業,避免負擔過重的情況。我們希望帶出的關切是,既然置業是很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風險比一般人想像中還大很多,是不是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以自己的財務情況,除置業以外,在這個年紀/這個首期金額是否還有更合適的投資機會呢?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entários


Os comentários foram desativad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