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老孫

如何對抗每年9%的醫療通脹?!

Updated: Jul 28, 2022

對一般人而言,我們所認知的通脹幅度大約每年2-3%左右,不痛不癢的。但原來香港的醫療通脹水平達每年9%!受惠於醫療技術的進步,新療法和新藥的推出令我們都希望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但是,香港人口老化,公營醫療飽和,大大加劇社會對私營醫療的需求。宏觀一點看,在過去的30年,亞洲超過25%人口超過60歲(老年人口),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由12%增至24%。老年人口佔比的激增加劇政府負擔,導致公立醫院輪候時間更長,從而讓更多人轉投私營醫療服務。


小知識:據香港醫管局的數據顯示,屬情況穩定的新症在公立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超過3年。以骨科為例,最長輪候時間為195週!由於膝關節和髖關節置換手術為年長人士中較為常見,超長的輪候時間對他們構成嚴重影響。


事實上,摩根資產管理在本地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受訪者憂慮退休後的醫療開支。事實證明,這些憂慮並非空穴來風。一生中,過半醫療開支都發生在退休後。同時,在現代人變得越來越長壽,我們需要應付的醫療開支隨年齡增長變得越來越高。即使你保持健康,每年的醫療費用偏低,但你仍然未能避免所需的護理服務開支。如何對沖高昂得醫療和長期護理費用,成為退休計劃優劣之分的重要標竿。接下來,我們將提出兩項退休計劃的重點,建議讀者們聯絡專業的家庭財務教練,儘早視察個人的退休計劃是否穩健。

首先,我們要知道現時醫療通脹已經是銀行存款利息的17.5倍!如你仍希望單靠儲蓄渡過漫長的退休生活,是不切實際的。在退休的「三大開支」中,醫療部份往往是最大又最難測發生時間的。應對醫療開支需要多管齊下,並把握時機及早行動。


一般人在購買醫療保險後便將之束之高閣,並不會經常留意保障條款及範圍。在供款數年後,甚至連當初為何選擇購買醫療保險都忘記了。醫療保險原則上是「消費性」保險,它像智能電話一樣,年年都推陳出新。新醫療保險在保障範圍一般更廣,而保費可能更低。不留意自己醫療保險的人往往持有陳舊的產品,保障不佳之餘更要承受貴保費。因為當舊產品投保的人越來越少,保險公司便會將所需收取的行政費用攤分在更少的投保人身上,導致保費增加。所以在規劃退休計劃前,先建立良好的保險管理習慣,定期審視自身的保險質素。

第二,即使你有定期檢討保險的習慣,長遠你仍需要為自付費用建立對沖機制。根據官方數據,亞洲地區的整體醫療費用當中,自付費佔了顯著的3成以上!所以,在退休計劃當中,完整的醫療費用對沖當然還需包括自付費部份。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任何大額開支都將導致其他計劃被干擾,甚至引發骨牌效應令退休人士計劃獲得的定期收入無以為繼。


我們認為,要對沖醫療開支(包括醫療保險保費及自付費)需要利用兩種工具同時進行。醫療保險保費部份可以以派息穩定的優質儲蓄計劃進行對沖。在完成儲蓄計劃後,退休後在儲蓄帳戶提款繳交醫療保險保費,讓醫療保險能夠自動續保,解決突發性大額醫療開支。


自付費用方面,除儲蓄計劃的方案外,亦可進行基金投資。從1950-2019年的股債投資回報研究結果發現,持續進行超過5年的投資計劃達正回報機會大增。使用正確的投資方法,成立定期投資計劃並持之以恆,必定有不俗的投資回報。

當然,基金投資的預期回報比儲蓄計劃高。長期而言,甚至可能遠超我們希望對沖醫療自付費用所需回報。是沒錯,但當基金投資及儲蓄計劃平行時,它們能互補不足地同時提供穩定性及增值潛力,讓你安享晚年,無後顧之憂。


我們提醒有志者,越早開展工作能夠以最少的金額達到同樣效果。進行以上計劃前,我們建議你諮詢你的家庭財務教練。透過簡單財務分析,便能開始屬於你的退休醫療方案計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3 views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