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你是否一樣愛儲蓄但無規劃?

  • Writer: 老孫
    老孫
  • Sep 18, 2020
  • 6 min read

Updated: Jul 28, 2022

早前,知名財富管理機構St. James’s Place公佈了最新的《香港財務策劃研究報告》。研究發現,香港人熱愛儲蓄,但當中超過78%人士缺乏理財規劃。另外,接近90%人士相信越富有越快樂。這項調查在今年2月至3月進行,共訪問了1,019名每年家庭收入至少40萬港元,介乎25至54歲的香港人。


研究主要以退休規劃角度出發,並分三個部份進行。首部份研究有關人士的退休願景以及退休目標,得出香港人在退休規劃方面的基本需求。第二部份,研究調查相關人士在進行退休規劃期間所遇到的各類疑問。第三部份,亦是最重要的一環,研究調查香港人在退休規劃中,是否對資產傳承方面擁有充足知識。本文章將節錄研究內容,與讀者一同探究不論在儲蓄還是在退休方面的規劃,我們正面對什麼。


重要數據:

53% 人士 - 相信其儲蓄水平難以提供舒適的退休生活

56% 人士 - 表示退休規劃是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

64% 人士 - 在壯年時期沒有人壽保障

51% 人士 - 退休後期望得到家人的照顧

第一部份:受訪者的退休願景和目標

當受訪者被問到:「您儲蓄的原因是什麼?」時,60%人士回應是希望滿足退休生活,及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超過40%人士則認為他們的儲蓄是為父母的退休需要所準備的。從以上數據能夠發現,我們的主要儲蓄目標都較為長期,而受訪者普遍都知道退休儲蓄的重要性。在進行財務規劃時,認識此類中長期人生目標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從以上數據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為自己的儲蓄是為父母退休而準備的。數據反映,現代家庭規模較小,養育父母的負擔落在更少數的後代身上。而且,亦反映父母輩在年輕時缺乏退休規劃,容易出現退休資金不足的情況。


當發現退休儲蓄不足時,90%人士表示將以降低生活開支及質素應對。44%人士將降低旅行次數、41%人士將降低社交活動次數、21%人士將降低家庭開支,甚至近20%人士表示將搬到較小的房屋退休!如果缺乏妥善的退休規劃,將對長達30年的退休生活構成嚴重影響。甚至乎,所牽連的影響將廣及整個家庭,甚至是跨世代的。


儘管51%人士期望自己退休後獲得家人照顧,65%人士仍然擔心他們將成為家庭的財務負擔。沒有人希望自己「打搞」別人,對方是子女亦然。如果能透過退休規劃將現有資金鏈拉長,讓資產為你提供更穩定的「被動收入」,讓你在退休後得以享受財務自由,你的退休生活將更有尊嚴及自主。


退休生活地區方面,受訪者除了希望留港退休外,還主要選擇了三個地區作為理想居住地,包括:台灣(23%)、日本(15%)和中國內地(14%)。過半人士選擇在其他地方退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香港生活成本過高以及希望轉換生活環境,受訪者亦非常著重當地的長者生活津貼及其他福利。選擇離開香港退休是解決退休金不足的其中一項方法。畢竟台灣及中國內地的生活開支大約只等於香港的一半甚至更低,能夠更好的延展退休資金的可使用年期。在完善的退休規劃之下,甚至可以一同計劃將剩餘資產滾存,在百年之後把豐盛的資金傳承到下一代,達到「富足三代」願景。

第二部份:受訪者進行退休儲蓄期間所遇到的疑問


重提再重提,53%人士表示他們並不相信自己將會有足夠的退休儲蓄。此類人士當中,過半年齡介乎25-40歲,反映他們仍然有較長時間建立完善的退休規劃,我們建議這類人士應儘早認清自己的理想退休生活要求。

另外,研究更發現,由於缺乏退休儲蓄,每8位受訪者中便有1位表示他們需工作至超過退休年齡(65歲),以獲得充足的退休資金。當人們計劃延長他們的工作年期時,他們所實際面對的其實並不只是更長的工作年期而已。延長工作年期會讓我們暴露在:65歲後是否可以持續受聘、所獲薪金因工作能力下降而降低、年邁時身體可能出現毛病而被迫停止工作等風險。所以,雖然驟眼看之下拉長工作年期看似能解決問題,實際可能只是將退休資金不足的問題延後,甚至是步入更壞的循環之中而已。


調查更發現高達37%人士並未計算自己退休後每月所需的開支金額。在進行妥善的退休規劃前,不知道自己退休後的預算開支是一大盲點,甚至對於財務策劃師而言亦是一大疑難。不過,那些有明確想法的人,大多都認為每月港幣$35,000作為日常/消閒開支便已足夠。通過進行簡單規劃後,此金額的開支要求其實不難達到。我們建議還未曾計算退休後每月開支的人士應儘早規劃。簡單如回答:「假設您今天便退休,究竟每月開支多少?」便已經足以在退休規劃路程中邁進一大步。

第三部份:調查香港人在資產傳承方面是否擁有充足知識

對於有兒女的家庭,進行退休規劃時,必須將資產傳承的想法納入參考。由於亞洲社會一直對於此類話題比較敏感及保守,香港家庭普遍避而不談資產傳承相關的問題,又或者長輩只在已安排後才告知後輩。除以上問題外,63%人士表示他們並未有資產傳承計劃,又或者並不確實是否要將資產轉移給他們的家庭成員;甚至81%人士不確定或者覺得無需要在未來的5-10年內進行財富傳承規劃。以上數據反映受訪者仍然缺乏對資產傳承規劃能夠確保資產按意願轉移、資產轉移規模、以及讓下一代更能理解資產轉移內容三方面的認識。


相對於中產人士,高資產客戶更了解資產傳承規劃的重要性。按泛美人壽在2018年所進行的財富傳承規劃研究《高資產人士的觀點與機會》發現:當資產水平越高,人們傾向更早開展傳承規劃。同時,當資產水平越高,受訪者越覺得資產傳承規劃同時是個人及家庭的整體決定,儘管資產持有人將保有最終決定權。

無論資產水平如何,我們認為香港人都應該放開傳統觀念,在進行退休及資產傳承規劃前妥善與家人溝通。根據我們的工作經驗發現,在與家人對話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得出一些驚喜:子女可能已經為父母進行某些規劃,子女可能對於將來如何使用父母的財富已經有清晰規劃,甚至讓父母可以放心隨子女的想法安排財富傳承規劃等等。


退休是每個人都逃不過、跑不掉的人生階段。亦恰好是最撲朔迷離,令人引頸以待又擔憂的階段。當你突然告別工作生涯,所擁有的時間和活動全都可以按你的想法自主安排,將是不少人一生中最享受的一段時光。所以屆時你將不希望被積蓄限制自己的開支,更不希望「隨時出現的」以及「大額的」不確定醫療支出打擾你整段退休生涯。所以,請儘早尋求專業的財務策劃意見,開展規劃及建立屬於你的退休基金。從此,你將勇於步入退休、勇於憧憬你所嚮往的退休生活。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