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老孫

要移民便要將所有資產變賣?

Updated: Jul 25, 2022

從前,聽到身邊朋友或者客戶希望移民,他們首要處理的事項必然是變賣資產。當中可能包括複雜如物業、汽車、公司,或者細緻如家裡的雪櫃、電視等,移民者都希望能夠替它們找到新的宿主。在過去,這的確可能是當時唯一可行的方法,因為在移民後處理在港物業等都變得非常繁複,在仍然使用「IDD長途電話」的年代,甚至是不可能的。但由於時間限制,往往移民人士在變賣資產時,都需要大幅降價,導致很多變賣的資產實際上蒙受大額損失。在現今科技發達的年代,要遙距管理在港資產變得可行,移民者是否需要變賣所有資產已經成為需認真考慮的問題。


以我們其中一個客戶李先生的處境為例,他眼見香港的政治環境越趨複雜,打算提早實行他已規劃多時的移民計劃,並向我們尋求諮詢。多年的規劃之下,李先生已經將自己成立的公司轉手,現時除一般流動資產外還擁有一所自住物業,市值1000萬。雖然李先生認為本港的政治環境變化導致生活環境不理想,但自覺香港物業市場升幅穩定,並且不會受到政治因素而大幅波動,並不希望在移民前大幅折讓將物業售出。另外,即使移民計劃是經過多年的溝通和規劃,李先生仍然擔憂妻兒在新國度生活不習慣,最終需要回流。如在移民前將物業出售,萬一回流時樓價大幅上升,屆時李先生一家可能只能買到較小/低質素物業。所以,李先生認為無論在資產增值的角度,還是在生活保障的考量,即時售出物業可能都不是最佳選項,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兩全其美呢?

收到李先生的疑問後,我們立即替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情景演算。在進一步溝通後,我們知道李先生一家實際需要約200萬流動資產便能夠應付首數年的生活開支。在一連串的溝通對話後,我們最終為李先生進行了以下規劃:首先,移民後,李先生將物業出租,並收取每月2萬元的租金,每年共24萬元租金收入;然後,李先生將物業加按4成,以便獲取400萬現金的流動性,加按的按揭供款為每月1.5萬,每年共18萬的按揭支出。直至這一步,我們替李先生找到獲取每月5千港元的現金流(租金收入2萬而加按支出每月1.5萬,淨收入5千元)。之後,我們進一步安排加按後所獲得的400萬現金。當中的200萬將成為李先生一家首數年的移民流動資產,李先生將這部分資金帶到新國度使用,而剩餘的200萬我們為李先生提供每年7-8%的穩定回報,讓資產持續滾存。當中,我們將其中的100萬買入派息基金,年派息約8萬。剩餘的100萬,則透過保費融資方案放大實際投資額買入高保證回報的躉繳儲蓄保險,而此部份的每年利息開支約4.5萬!此一操作過後,李先生再一次賺到淨現金流入:每年8萬元的派息基金派息,減約4.5萬的儲蓄保險開支,等於4.5萬的淨現金流入,相等於每月現金流超過3700元(每月現金流共5,000+3,700 = 8,700)。


總結,在以上的操作當中,我們除了讓李先生一家獲得200萬移民基金並享有每月8,700港元的被動收入外,更保留了香港物業。甚至乎,已經存下另一筆錢在未來隨時被動用(保費融資部分6年回報超過50%)。在充分考慮靈活性,甚至兩地稅務框架的分別後,李先生非常滿意我們為他設計的解決方案,更安心地踏出移民生活的第一步。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10 views

Comentarios


Los comentarios se han desactivado.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