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立定期存款戶口,但又擔心靈活性?
- 老孫
- Jun 26, 2020
- 3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2
每當市況出現不明朗或經濟環境出現較大隱憂,大家就會轉投保守投資方法。最簡單直接的莫過於開立定期存款帳戶(定存)。但在參與定期存款前,您有否確認過是否適合自己的理財習慣?它能提供的靈活性是否令人滿意?定期存款的風險及回報又如何?除了利用定期存款外,是否有其他工具同樣可以帶來類似或更好的效果?

希望開立定期存款的您,想必是希望將大額閒置資金找個好地方存起,對於缺少時間管理投資的都市人來說,確實是個安全又理想的辦法。但定期存款的缺點當然便是「定期」了,如果您有突發性的資金需要,或者突然改變理財的需求而提前取回資金的話,將會失去所有利息,還要額外加上手續費甚至罰款。
話說回來,香港的銀行普遍提供7天至60個月的定存期,追求高回報的朋友便要放棄更長時間的流動性。所以,很少人願意將整副身家投進定存帳戶,而其他閒置資金亦將失去投資機會,跑輸通脹。說到通脹,香港長期平均通脹大概3.5%左右,作為一個精明投資者,你便知道即使把全部資金放進定存帳戶,你的增值幅度(定存利息介於1%-2%左右)還是遠低於通脹率,等於實際上更等於獲得負回報!
那到底有什麼方法能夠解決上述情景呢?看過《將儲蓄計劃變成你的金雞蛋!》的讀者們,相信你已經熟知儲蓄計劃近年的變化,也更理解儲蓄計劃背後所派發的利息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那我們便事不宜遲,直接看看儲蓄計劃能夠為你帶來什麼樣的增值結果!
如其說是儲蓄計劃,它更像一張債券。債券將在每年支付利息直到兌現日,然後將本金全數歸還投資者,儲蓄計劃做到的亦一樣。以下例子可看出儲蓄計劃低風險而回報穩定的吸引力。

假如施小姐一次性將$100萬元投入儲蓄計劃,每年將可提取$4萬作為利息。而施小姐在第12年將可考慮以下選擇:
每年繼續提取$4萬利息,而帳戶繼續年年增值;或
如施小姐考慮終止計劃,第12年的保證現金價值部份約$69萬及非保證特別紅利部份約$30萬,總退保價值則超過$99萬。在過去的11年裡,施小姐合共提取了$44萬,加上總退保價值$99萬,實際總回報已高達43%。
施小姐擔心:「萬一儲蓄計劃的非保證特別紅利部份派息不理想呢?」
雖然機會甚微,我們仍以派息實現率只得80%來重新計算回報:

紅色線位置為派息率100%的回報,而藍色線位置為假如派息率只有80%如要達到同等回報的年期。假設一個悲觀情境,派息率只得當初預計的80% (即藍色線位置)。實際上施小姐於4年後亦照樣可把本金全數提取(即:原非保證特別紅利 $471,457 x 80% = $377,165, 加上保證現金價值 $646,901,合共 $1,024,066)。另外,這4年內完全不影響施小姐繼續獲取派息(即16年合共提取了$640,000)。因此,實際回報更高 ,超過66%!
儲蓄計劃比起定存的好處,莫過於靈活性。儲蓄計劃可以說是完全顛覆了定存概念,而且更像以往的活期存款。除利息和回報可完全按你的理財需求度身訂造外,當你需要動用現金時,可以靈活運用保單現金價值提款,以應付不時之需。另外,假如你並不需要儲蓄帳戶年年派息,帳戶的回本期更可縮短至4年!以上工具的最低存款金額只需$10萬元,與不少定存最低存款額一致。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